close
我要開始讀史學了,吸收一些歷史的知識。
能臣乎?奸雄乎?
對曹操這樣的歷史人物,你既可以用文學的眼光去看,也可以用史學的眼光去看,還可以用法學的眼光去看,但無論如何,都應該保持一顆正常的心。
我認識的曹操都是從小說、電動、電影等等來的,總結曹操不是好人,但是透過這本書,讓我更了解曹操,他是一個普通人但是你可以透過很多面來看他,他也對歷史對中國有所貢獻,
其中最重要是法律這塊。
在這本書中的第十二講"名法之治"
曹操利用宰相的身分來1. 修改漢律 2.整理漢律
1. 修改漢律
漢朝的法律很嚴格,動不動就砍人腦袋,但是曹操修改減半處罰
2.整理漢律
漢律有很多條文,有前後矛盾的,有互相打架的,有重複規定的,曹操把這些問題一一梳理,用"科"來重新系統地整理一遍。
讀到這時想到台灣最近幾個重要案例,頂新被判無罪之案。台灣法律雖然不健全,但是應該適時修改,在這個案子可以看出我們的總統很無能。
馬總統是 法律系畢業的,當上總統,不善用法律,調整法和人來治國(他好像根本沒治過國喔),反而只遵守法律,導致現在台灣的動亂與沉淪。
在第11講中作者也出人治 vs 法治
人治 vs 法治
法有法的好處,可以保證整齊畫一的社會基本秩序:人也有人的好處,可以靈活變通,具體問題具體分析。所以關鍵問題不是在於我們到底是要"法治",還是要"人治"。而是在於怎麼調整"法"和"人"的兩者比例,把它們調整到一個適當的位置,尋求一個制度上有效結合"法"和"人"兩大資源的黃金分割點。
在書中提到分成三層次
第一主者守文 - 遵守法律
第二大臣釋滯 - 基層的司法覺得難處理,可以是法律又空白沒有規定,嚴格照法律來,就要鬧笑話,就為社會的情理所不能夠接受,這怎麼辦呢?就該往上呈報,透過法和人的結合朝開會議討論,依法律為依據研究討論,由天理良心來下判決。 頂新一案就是沒有這個,讓台灣的社會不能接受,不接受下又沒有招開內部重新討論,毫無動作,讓社會人民失去信心。
第三人主權斷 一些特殊的問題,不是法律能解決的,由君主來權衡利弊,進行最後的裁斷。如關羽叛逃事件,若嚴格諄守法律就要把他腰斬,但是卻犧牲一個忠義的典範,這樣是否划得來呢? 所以曹操放走關羽,犧牲法律要樹立一個忠義的榜樣,弘揚一種忠義的精神。
曹操就是靈活操控"法"和"人"的兩大因素,沒有拘泥於法律來帶領他的軍隊,讓他有著好部屬為他效命,反觀袁紹因為按照法律殺了田豐和許攸,因此袁紹輸給的曹操。
學習重點 "別傻傻只遵守規則與法律,應靈活操作著,有時要遵守有時要依個案來調整。"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